top of page

影子劇遊戲治療工作坊

親子小組形式,含個別約見時間

 

心理演劇(Psychodrama)是一種心理治療的形式,起源於1920年,由奧地利的精神科醫師莫雷諾(Jacob Levy Moreno)所創導,並於1932年正式應用於團體心理治療。此種治療方法近年來已成為臨床心理治療重要的治療模式之一。

心理劇是一種幫助個體將其內心衝突與困擾情境演出來的方法,目的在幫助抒發個人的感情以達到對生命的領悟。其過程多以團體方式進行,治療師(導演)利用一個小型舞台或空間、一些簡單道具、特殊的演劇技巧、敏感性與創意,引導案主(主角)探索問題,以達到成長與治療的目的。

 

而影子劇則以心理劇的理論為基礎,加入影子劇的獨特元素,例如:以影子替代親身扮演、以影子減低與「觀眾」接觸所帶來的不安與焦慮等。

 

其重點包括:

  • 是一種以「主角」為中心的演出,劇中事物可能在主角個人生活中許多層面- 過去、現在和未來中變換演出。 

  • 強調幫助主角「演出」本身的問題,而不在於「討論」問題。透過主角的口語及行動的表達,將其人際衝突與情緒困擾演出來。 

  • 重視情緒問題的處理,運用各種技巧將成員內心的衝動、慾望、需求投射出來,以協助主角表達感覺,增加自我覺察,產生心理的領悟。

 

影子劇在群體中的功效: 

 

  • 發揮潛能:透過多元刺激,幫助兒童發揮內在潛能,表現更卓越。

  • 自我知覺:不同於自我洞察,更強調體驗自己此時的感情。

  • 感情表現:覺察到真實的自我,就要將它表現出來,這裡的表現是指感情

  • 自我肯定:用語言的及非語言的形式堅持真實的自我。

  • 接受他人:培養接納他人的能力,最好的訓練是傾聽。

  • 有信任感:相信他人行爲的一貫性,建立良好的關係。

  • 完成角色:爲了在現實世界裡表現真實的自我,必須通過自己的角色來表現才是現實的。

 

家長在影子劇中的角色:

  • 協助孩子尋找及創作角色

  • 注意孩子語言及非語言的表達

  • 觀察孩子與其他人的互動

  • 用心觀察,但不用急於處理

  • 在家中練習及觀察

 

對象:親子

名額:每班20對親子

時間:影子劇共4次,每次2小時

           公演時間1小時

           個別約見2次,每次45分鐘,合共10.5小時

 

收費:見課程單張(連材料費)

Please reload

© 2014 by Wind^2

bottom of page